6556500_747537  

劇烈運動不僅很難瘦下來,還會損害到最重要的心臟,造成壽命縮短的危險。

心臟的功能就像幫浦,能讓輸送身體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的血液,在體內循環不息。從出生直到死亡,心臟一天24小時、365天永不歇息,持續地運作。 另一方面,構成心臟的心肌細胞稱為「終末分化細胞」,在兒童期完成細胞分裂之後,就不再進行細胞分裂。

當心臟持續運作下去,到達使用年限之後,就會停止跳動。如果沒有罹患其他疾病,心臟的壽命,即決定了一個人的壽命。心臟壽命的長短是既定的,換言之,一生中,心臟跳動的次數是固定的。

不可思議的是,不論是大象或  老鼠,所有動物在一生中,心臟的跳動次數都是20 億次是,大象和老鼠的壽命完全不同。老鼠的壽命約兩年,大象則能活到將近60年。原因在於,兩者的心跳數不同。心跳數,即指心臟在一分鐘跳動的次數。

老鼠的心跳數比大象快30倍,因此,到達心臟界限的速度也加快30倍。這使得老鼠的壽命只有大象的1/30。 至於人類的壽命,究竟有多少年?進化得愈來愈長壽的人類,終其一生,心臟會跳動20億至30億次。

如果一分鐘的心跳數是50次,一小時是3000次,一天即7萬2千次。一年間,大約是2500萬次,四年則是1億次。以此類推,到達20億次的使用年限,是80歲,若跳動30億次,那就是120歲。

80歲,這個數字和現代日本人的平均壽命(男性79歲、女性86歲)大致相同。120歲這個數字,也和人類最長壽的案例完全一致。例如,世界紀錄中,最長壽的法國女性Jeanne Louise Calment女士活到122歲,而日本紀錄中,最長壽的泉重千代女士則活到120歲。

古時候的人也注意到,有些人可活到120歲的天年。例如,中國古代農業與醫藥之神——神農氏、古埃及的預言家摩西,以及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,據說他們都活到120歲。

在中國,60歲稱為還曆,120歲則稱為大還曆(譯註:還曆或大還曆皆為日本說法,「大還曆」是日本人為超級人瑞泉重千代創造的新名詞。中醫理論著作《黃帝內經》中,120歲稱為「上壽」),可是,對於130歲並沒有特定的稱呼。這是因為中國四千年歷史中,沒有任何活過120歲的案例。

儘管心臟的使用年限是固定,但是,由於劇烈運動會加快心跳數,讓人提早達到使用的年限,反而會縮短壽命。

最近幾年,日本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馬拉松熱潮。這是源自戰後美國的慢跑風潮,人們為了身體健康而開始跑步。然而,帶動慢跑風潮的吉姆費克斯(譯註:Jim Fixx,於1977年推出了一本《The Complete Book of Running》,從個人經驗提倡跑步對健康的益處。1932年~1984年)卻在52歲那年,在慢跑途中,因心肌梗塞而英年早逝。隨年歲增長,心臟的可用次數也隨之減少,因此,會加快心跳數的劇烈運動,最好少做為妙。

美國的運動醫學家Philip Maffetone博士,如此獎勵運動中的最大心跳數:
‧ 平常沒運動的人=170-年齡
‧ 平常有運動的人=180-年齡

換言之,30歲的人,最大心跳數為140次;40歲為130次;50歲則以120次為上限,不可超過這個數值。我今年56歲,根據Maffetone博士的公式,心跳數的上限值是113次。剛好相當於快步走的心跳數。

請各位別採取劇烈運動加快心跳數,最好用走路,輕鬆地燃燒脂肪且瘦身,這才是保持健康、延年長壽的方法。

走路,可以瘦身

大多數肥胖的人,平時就不常走路,但是,走路卻是克服肥胖最簡單的方法之一。  也許有人會質疑:「只要走路,就能瘦嗎?」倒不如說,輕鬆地運動,更能燃燒脂肪。

決定身材胖瘦的因素,很簡單。以「攝取熱量」與「消耗熱量」是否取得平衡判斷即可。攝取熱量如果超出消耗熱量,則超出的部分會因節約基因轉為脂肪,造成身材肥胖。反之,消耗熱量超出攝取熱量的話,累積的脂肪會消耗掉,使身材消瘦。換言之,無須減少食量,只要增加消耗熱量,就能瘦下來。

或許大家輕易地認為「增加消耗熱量=運動」,但這是錯誤的。藉活動身體消耗卡路里,叫做「身體活動」,不過,運動僅佔身體活動的20%而已。其餘70%則透過做家事、通勤和工作等日常生活消耗(剩下的10%,則在消化吸收食物時消耗)。

不需運動得那麼痛苦,只要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量,一樣能消耗熱量。為達到這個目的,最有效的方法是,「多走路」。

走路就會消瘦的理由,還有一個。肌肉是讓我們身體能活動的最大功臣,而肌肉的能量來源則是「脂肪」和「糖」。

從事劇烈的運動,就會消耗儲存在肌肉裡的肝醣。糖分消耗後,會使血糖下降,空腹的結果使食慾更旺盛。因此,劇烈運動後,會增加攝取熱量,反而變得更胖。相對於此,通勤或購物這類活動,多半是在走路,因此能消耗脂肪。由於這類活動不會讓血糖下降,所以,也不會讓食慾大增。

胖瘦的關鍵在於,「攝取熱量」與「消耗熱量」是否取得平衡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sa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